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诊断:杀虫脒中毒后,首先泛起兴奋,往返奔驰;继而乏力、口干、心慌、头昏、一样平常等不适;后转入抑制,极端疲劳、肢体麻木、嗜睡、血压下降、精神萎靡、神志模糊,少数人有面唇青紫及尿频、尿急、血尿等血性膀胱炎,重症者呈深度昏厥,四肢或全身癔病样抽搐,面色惨白、瞳孔散大、呼吸浅表,反射消逝,可由呼吸、循环衰竭而致死。
由于体内的杀虫脒大部分由尿倾轧,因此检查尿液为诊断的一个主要环节。
恒久低浓度接触者,有一样平常、多梦、血压偏低、手心多汗等神经虚弱症候群,以及眼心反射异常等植物神经功效杂乱等症状。经皮肤污染者,泛起局部青紫,状如大理石花纹,遇冷时更显着。作甲皱床微循环检查,见血管攀数镌汰、变细、微血管轻度痉挛、渗液水肿,冷试验阳性。
有报道1例吞服30ml的杀虫脒乳剂致死。急性中毒时轻者有乏力、嗜睡、多汗、恶心、吐逆。重者有昏厥、反射消逝而常死于呼吸和循环衰竭。致畸胎试验呈阳性。
杀虫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在体内主要漫衍于肝、肾及脂肪组织,生产性中毒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而引起的。
毒理学资料及情形行为
急性毒性:LD50250mg/kg(大鼠经口);290mg/kg(小鼠经口);625mg/kg(兔经口);640mg/kg(大鼠经皮);LC501700mg/m3,小时大鼠吸入
水生生物毒性:LC5010~40mg/L,48小时,鲤鱼;LC5042mg/L(乳剂),48小时,泥鳅;LC50 10~40mg/L,3小时,水蚤,拟蚤
其它毒性:杀虫脒对蜜蜂无毒。
慢性毒性:杀虫脒慢性中毒的动物可泛起体重下降、血细胞压积、血红卵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白细胞数增添等。病理检查可见肝脏有结节和细胞增殖灶,肝、肾、心脏、肾上腺、睾丸等脏器系数增添等。
海内有人曾对从事杀虫脒生产工人举行过一连3年的动态视察,除发明工人常有咽喉不适、咽部充血、多痰、胸部不适等刺激症状外,尚有头晕、乏力、多梦、一样平常等神经虚弱症候状群,以及眼心反射异常等植物神经功效杂乱等症状。这些症状有与工人作业工龄延伸而增添的趋势。阻止接触后,部分工人的症状可以减轻或消逝。
致一样平常:WHO1972年报道,在慢性毒性实验中,已发明杀虫脒能诱发大鼠和狗的肝细胞结节性增生和怯弱管增生。瑞士Sachassc博士用小鼠实验,获得了杀虫脒及其代谢产品对氯邻甲苯胺致一样平常阳性效果。小鼠皮敷杀虫脒后皮肤爆发了鳞状细胞一样平常、一样平常状瘤、表皮增生等一系列病变,其爆发率与杀虫脒剂量成正相关,并且还能使内脏生一样平常。1987年JMPR报告中提出,在接触杀虫脒的工人的尿中检出了对氯邻甲苯胺,这些工人的膀胱一样平常爆发率是未接触工人的72倍。海内生态盛行病学提醒,恒久大宗使用杀虫脒地区显示一样平常及女性膀胱一样平常有所增添。
致突变:在杀虫脒致突变研究中,海内一些单位所做的DNA抑制试验及DNA修复试验均获得阳性效果。这些实验批注杀虫脒及其代谢产品对氯邻甲苯胺对DNA有损伤和诱变作用。
代谢和降解:进入机体的杀虫脒较易降解,渗透较一样平常泄途径以肾脏为主,其次随粪、胆汁、乳汁倾轧。用H3、C14标记的杀虫脒给犬口服后,尿中渗透85%,胆汁渗透5%,粪中倾轧0.6%。
杀虫脒在土壤中剖析迅速,在大田条件下,50%杀虫脒消逝的时间为20至40天。
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首先水解成4-氯-N-甲酰-邻-甲苯胺。
残留与蓄积:杀虫脒在体内迅速代谢,并以中等速率从体内倾轧,无显着积贮作用。
一项研究批注,除桃之外,收获前所有水果中残留总量不凌驾1mg/kg。在桃中,收获前发明有1.6mg/kg的杀虫脒和0.2mg/kg的4-氯-2-甲基甲酰替苯胺。后者比前者的残留时间要更长期些。
迁徙转化:杀虫脒进入情形的主要途径有药物喷洒、生产废水排放以及交通运输、贮存等事故性排放。在情形中,杀虫脒主要归宿于水体和土壤。
危险特征: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剖析,放出氮氧化物和氯化物等有毒气体。
燃烧(剖析)产品: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氧化氮。